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山西科技学院2022年工作要点

日期:2022-04-15点击数: 来源:党政办公室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学校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起步之年。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区域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实施“党建领航工程”,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1.突出党的政治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建设始终。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及省委实施办法,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积极做好学校第一次党代会筹备工作,力争形成一个好报告、选出一个好班子。(主责单位:党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2.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以来三次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自觉主动、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列为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师生员工政治理论学习和党课的重要内容,引导干部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党的二十大召开后,及时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制定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和研究阐释方案,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的热潮。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建立健全“党委主责导学、党支部主体抓学、党员自主自学”学习机制。(主责单位:党委宣传部;配合单位:党政办公室,各基层党支部)

3.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提升班子总揽全局抓大事和办学治校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做好有关部门、二级学院临时负责人充实调整工作,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修订临时负责人年度考核工作办法,做好党支部书记和各部门、二级学院负责人年度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主责单位:党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党政办公室)

4.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扎实做好党支部调整设置工作,强化政治引领,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一支一品”特色品牌创建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加大对基层党支部的督导调研,督促“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落细,进一步提高基层党支部活动质量。严把“入口关、素质关、质量关、纪律关”,加大在优秀中青年教师、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高质量做好党员教育培训、日常管理等工作。(主责单位:党委组织部;配合单位:各基层党支部)

5.扛起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宣传,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形势综合分析研判,加强对校内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建设和管控,制定宣传物、宣传栏、宣传屏等的管理规定,加强对课堂、讲座、论坛、报告会、研讨会等阵地的管理,坚决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健全完善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应急预案,建立舆情研判会商机制,积极开展网络舆情监控,对重大突发舆情及时联动处置。(主责单位:党委宣传部;配合单位:党政办公室,各基层党支部)

6.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聚焦“两个确立”“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扛牢监督第一职责,深化重点领域日常监督,推动监督精准化、常态化、具体化。持续构建“三不”体制机制,大力开展“清廉山科”建设。紧紧围绕“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四风”问题整治等,创新机制方法,抓实工作成效。严肃执纪问责,精准应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紧盯重要节点、重点领域、关键少数,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违法问题。(主责单位:纪检监察办公室;配合单位:党政办公室,各基层党支部)

7.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推进“三定”方案制定和报批工作,优化岗位结构,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岗位管理。完成《山西科技学院章程》制定,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构建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内部治理体系,明确学校决策机制,规范内设机构设置,规定学术组织架构及运行规则,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格局,释放办学活力,激发办学动力,不断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积极筹备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推进教职工依法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主责单位:党政办公室;配合单位:工会、团委、教务部、人力资源部)

二、实施“育人启航工程”,着力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

8.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创优,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和“四史”教育课程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常态化,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逐步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名师和团队,设立一批课程思政研究项目,确保将各门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理念和举措落到实处。健全“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开展大学生“筑基工程”。利用晋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实践育人基地,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补齐配强专职辅导员,开展辅导员专题培训,举办辅导员技能大赛。提高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健全心理健康管理制度,建设高水平心理健康中心。充分发挥导师作用,支持学生参加课外科技竞赛等活动,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适时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制定第二课堂实践学分实施办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完善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稳步推进学生奖惩贷助补等日常服务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团要求,规范学生社团组织管理,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社团的作用。(主责单位:学生工作部;配合单位:团委、教务部,各二级学院)

9.聚力推动专业建设。进一步明确专业设置以需求为导向,专业调整以应用为主线,专业建设以地方为主要服务域的思路。对接晋城现代产业体系和重大产业集群,组织开展本科专业设置和优化调整工作,申报2022年本科专业方向和2023年新增专业。修订2022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并接受省教育厅对学校和现有21个专业学士学位授予与授权评估工作。(主责单位:教务部;配合单位:各二级学院)

10.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教务管理制度,推动教学管理规范化、高效化和信息化,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逐步落实智慧教室建设及现有教室改造工作,优选线上教学录播直播平台,引入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教学效果。常态化组织教师以破解本科教学工作中关键制约因素为目标,通过教学反思、理论借鉴、经验推广等形式开展教学改革活动,积极申报省级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主责单位:教务部;配合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后勤与安全保障部,各二级学院)

11.全力推进课程与教材建设。推动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转换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梳理专业核心能力、细化专业基本能力,突出课程实践性与实用性。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课程,推动新技术新知识进课堂、进课程、进教材、进实验室、进创新创业项目。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开展教材使用督查检查。加强教材研究,充分发挥教材育人功能,以提高教材质量为核心,鼓励专业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参编或主编出版教材。(主责单位:教务部;配合单位:各二级学院)

12.不断加强教学、实验实训过程管理。组织各二级学院做好各类教学竞赛、课堂教学与教研交流活动。开展常态化的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培训。加强课堂管理,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完善教学考核评价。建立健全“校领导不定时巡查、校督导组日巡查、教务部周巡查”的教学巡查制度。加快推进实验室建设,健全实验室管理责任体系,做好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管理,合理安排实践课程,加强教学检查力度,保障实践课程教学效果。做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督促二级学院做好2021级学生金工实习、工程训练、艺术考察等工作。组织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主责单位:教务部;配合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各二级学院)

13.认真做好招生、考试、学籍管理工作。科学制定2022年招生工作方案,合理扩大招生规模。严抓考风考纪,严把命题关、阅卷关、试卷材料关。规范成绩评定,探索多形式结合的评价方式。推进标准化考场建设和考点申报。规范学籍管理,落实学籍预警制度,做好2022级新生秋季学期入学资格复查工作。(主责单位:教务部)

三、实施“人才兴航工程”,打造一支高质量师资队伍

14.坚持引育并重原则。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急需人才,扎实做好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规范做好各类岗位人员公开招聘工作,支持和鼓励现有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学习及学历提升。持续完善人才管理制度,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的文化环境、政策环境、制度环境、服务环境。积极与晋城市对接,推动落实教职工安家补贴、生活补贴等人才引进政策。(主责单位:人力资源部)

15.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放在首要位置,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做好年度师德建档和考核。严把新进教师政治关。对教师进行岗位考核时实行思想政治、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主责单位:人力资源部;配合单位:教务部,各二级学院)

16.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实行教师分类管理考核,完善教职工年度考核管理办法,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有效绩效奖励体系,逐步建立与岗位设置管理改革相适应的绩效分配方案,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修订完善职称评审条件,对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成绩显著、贡献突出人员予以政策倾斜。做好职称评审工作,探索评聘分离的岗位聘任制度,充分发挥职称职务评聘导向激励作用。(主责单位:人力资源部)

四、实施“科研助航工程”,提升服务地方能力与水平

17.加强科研团队建设。聚焦山西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等未来产业发展规划,聚焦晋城市煤炭煤化工、智能制造、煤层气、光机电、文旅康养等重点产业布局,凝练科学研究方向。实施学术骨干、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探索与企业共建科技创新团队,开展科研人才培育行动,形成有利于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主责单位:科研管理部;配合单位:各二级学院)

18.推进科研项目建设与管理。继续完善《山西科技学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山西科技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办法(试行)》等管理制度,保障良好科研环境。完成校内科研专项基金、教改基金申报工作。加强与省市科技部门工作对接,积极争取各方面支持,组织进行科研项目申报。申请开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账号。(主责单位:科研管理部)

19.深化校地务实合作。围绕省校合作“12大基地”建设,落实与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人才引育、项目孵化、智库建设、产教融合、应用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举措,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用,共建光机电产业学院及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科技咨询服务等平台,完善光机电产业学院组织机构、团队及制度建设,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务实推进与晋城市委党校的多方面合作,推进太行太岳精神等红色文化研究,共同打造又红又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教育基地、特色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术高地和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阵地。(主责单位:发展规划与合作部;配合单位:科研管理部,各二级学院)

20.推动校企合作上水平。与晋城市光机电、智能制造、无机非金属材料、煤炭、煤层气相关企业签订实质性合作协议,共同申请科研项目。与晋城鸿智纳米光机电产业研究院签订研发合作协议。努力在光机电、无机非金属领域培养1-2支科研团队。组织二级学院、学术团队深入合作企业进行调研。加强与晋城市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等单位的合作,助力文旅康养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积极开展与晋能控股集团、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华新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战略合作,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校社会贡献度和区域影响力。(主责单位:科研管理部;配合单位:发展规划与合作部)

21.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以与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国立大学的交流合作为突破,积极搭建国际科学研究合作平台,倡导国际多学科、跨学科的协同合作研究与创新,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努力争取省内外“双一流”高校及相关科研院所的帮扶和支持,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主责单位:发展规划与合作部)

五、实施“文化引航工程”,全面强化思想与价值引领

22.建好用好精神文化涵育平台。建立“道德讲堂”,把党的重要成果和精神讲深、讲透,讲入师生内心深处。以“崇德明理 精工求真”校训为核心,进一步凝练和弘扬山科精神,树立“启真崇善 求是笃实”的师生共同价值观。开展高雅艺术、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不断打造学校文化品牌。启动校史校志编写、接待讲解等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夯实文化体系内涵。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围绕学校党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抓好重大新闻宣传报道,讲好山科故事,传播山科声音,凝聚山科正能量。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网络媒体融合建设,加强宣传工作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文明校园建设。(主责单位:党委宣传部;配合单位:学生工作部、图书馆)

23.建好用好行为文化培塑平台。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在日常学习和实习实训中树立班级形象,厚植匠心文化,培育工匠精神,把精益求精内化为学生的职业自觉。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搭建风采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创作寝室文化作品,传递向上、向善青春力量。加强院系文化建设,结合学科特色凝练学术文化、育人导向,创办“一院一品”系列文化活动,培育优良教风学风。高效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全年常态化组织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以主题阅读月为载体,丰富教育培训、学术研究、讨论交流、展览、休闲等现代图书馆功能。推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主责单位:教务部<与教师有关的文化建设>、学生工作部<与学生有关的文化建设>;配合单位:后勤与安全保障部、科研管理部、图书馆)

24.建好用好物质文化传播平台。合理界定学校教学区、实验区、生活区等各片区的基本功能,对各片区及其内部功能用房进行布局调整、优化组合。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启动楼宇、道路、桥梁、广场等的命名工作。加强学校形象标识系统建设及其成果的宣传和推广,规范使用学校名称以及校标、校徽、校旗等文化标识,提升学校形象品牌的价值。(主责单位:党委宣传部;配合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后勤与安全保障部)

六、实施“规划远航工程”,高起点谋划学校发展方向

25.完善“十四五”规划编制。密切关注高等教育领域重大改革政策导向,以“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和论证为契机,积极开展学校发展愿景、治理体系、战略举措等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并形成全校共识。全面梳理学校事业发展和综合改革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瓶颈,推进校院两级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经费统筹等重大改革,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主责单位:发展规划与合作部)

26.建立事业发展规划体系。建立包含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专项发展规划、二级学院子规划的发展规划体系,细致分解学校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明确各部门、二级学院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强化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有效衔接,构建“年初布置—年中督办—年底总结”的规划实施过程管理机制,实施规划与预算联动机制,科学制定政策,合理配置资源,精心组织实施,将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举措落到实处。(主责单位:发展规划与合作部;配合单位:计划财经部)

27.启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方案编制工作。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对标兄弟高校和兄弟省份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方面的探索,主动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深入思考并研究制定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方案。(主责单位:教务部、发展规划与合作部;配合单位:党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科研管理部,各二级学院)

七、实施“服务护航工程”,高水平做好基础保障工作

28.加快基本建设。多方位、多角度与丹河新城建设集团公司衔接,加快宿舍楼、第二食堂、学生街、工程实训中心、工程实训车间及忠昌路、碧水街等室外配套工程的施工进度。完成碧水街以北、河道以南未规划内容的设计工作。实施校园硬件环境整治工程,完成10KV线路双回路入地项目,对6#、7#宿舍楼东西两侧护坡进行加固,加快推进4#实验楼修缮工程。完成校内35亩空地及校门东西两侧空地的绿化工作,对校内景观河道进行提质改造。实施校园亮化工程,进一步改善夜间道路照明。严格落实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责任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坚持后勤为师生生活服务的方向,强化内部各环节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在餐饮、住宿、洗浴、超市购物、快递物流、环境卫生、校园绿化等各方面提高管理及服务水平。(主责单位:后勤与安全保障部)

29.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科学编制2022年校内预算,积极探索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执行全过程动态监控机制,强化预算执行监督控制。按时完成年度财务决算;启动储备项目库建设,实行项目滚动管理;多渠道筹措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加强银校合作;完成固定资产登记。开展内部审计,推进审计工作从事后监督到事前、事中监督,突出审计重点,实现审计全覆盖;探索融合式、“1+N”等审计组织方式;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专业能力;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完成物业、安保、消防维保、教工餐厅等招标工作,完成部分外包经营合同单位合同主体变更,完善外包费用支付前的各项考核办法、支付流程;建立部门对服务单位服务质量的考核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水电气暖管理制度,建设节约型校园。(主责单位:计划财经部、审计部、后勤与安全保障部)

30.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智慧校园项目(一期)方案落地,对二期建设内容进行规划;完善数字校园体系,形成信息化建设工作责任落实的机制;推动OA协同办公系统应用。充实优化图书期刊与电子资源配置,建设图书信息管理系统,丰富智慧图书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档案馆,建设档案信息多媒体数字资源库,提升档案管理服务水平。(主责单位:信息技术中心、图书馆)

31.强化安全管理。守住政治底线、意识形态安全底线、疫情防控底线、校园安全底线、廉政法律底线。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强化三级包联工作机制,压实疫情防控责任,从严从紧加强校园日常管理、聚集性活动管理及教室、食堂、宿舍、实验室、图书馆等重点场所管控,守牢疫情防控校园防线。在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二层以上窗户安装限位器,加强对所有楼座出屋面防火门的管理,按要求规范进行消防检查、排查、演练。联合校警务室、医务室、校安保公司等单位,常态化开展交通、急救、防火、防盗、防疫、防传销、防诈骗等各类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主责单位:后勤与安全保障部;配合单位:各部门,各二级学院)